让移动硬盘传输速度提升3倍——体验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
让移动硬盘传输速度提升3倍——体验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
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目前,移动固态硬盘的传输速度普遍停留在2000MB/s左右,远低于PC内置固态硬盘动辄6000MB/s以上的性能水准。这一差距主要源于普通USB接口与主板PCIe接口的带宽限制。如何让移动硬盘也能突破瓶颈,实现媲美内置硬盘的高速传输?英特尔推出的雷电5(Thunderbolt 5)技术能让PCIe 4.0固态硬盘搭配雷电5硬盘盒实现超过6000MB/s的传输速度,这为需要频繁调用移动存储素材的创作者群体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
现阶段,支持雷电5的移动硬盘盒选择有限且价格普遍高于千元。其中,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凭借品牌可靠性与相对适中的定价成为市场中关注度较高的解决方案。这款产品究竟能否在性能、散热与兼容性等层面达到预期?我们将从实际测试中寻找答案。
产品参数
材质类型:铝合金
输入接口:USB-C 80Gb/s
传输速率:读取6000MB/s(该速度为理论速率,实际应用因SSD或使用环境而异)
产品尺寸:110mm×60mm×20mm
支持系统:Windows/Mac OS/ Linux
参考价格:1399元
雷电5技术回顾
英特尔于2023年发布的雷电5可以说是当前电脑的USB物理接口的技术巅峰,它不仅延续了雷电协议的高带宽、多协议融合等传统优势,更通过架构革新大幅提升了性能上限并拓宽了应用场景。在测试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关于雷电5的技术特性。
更高的带宽和更灵活的管理机制
雷电5的核心突破在于其灵活的带宽管理机制。基础双向带宽达80Gb/s(是雷电4的2倍),并通过“带宽增强”(Bandwidth Boost)技术实现动态调整:当系统监测到视频流需求激增时,会自动切换至非对称模式,将上行带宽提升至120Gb/s(下行保留40Gb/s)。这一设计能更好地适配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单向传输特性,例如支持三台4K@144Hz显示器或两台8K@60Hz显示器的同步输出,甚至为游戏玩家提供超过500Hz的超高刷新率支持。
▲雷电5的基础双向带宽达80Gb/s,是雷电4的2倍,并通过“带宽增强”(Bandwidth Boost)技术将上行带宽最高可提升至120Gb/s。
而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PAM-3(脉冲幅度调制-3级)信号技术。与传统二进制信号(PAM-2)相比,PAM-3在每个时钟周期可编码更多数据,在相同物理链路(如1米无源铜缆)上实现速率大幅提升,同时兼容现有PCB和连接器设计,可大幅降低升级成本。这一技术也被应用在USB4 v2上,不过雷电5通过强制认证确保其全功能落地,而USB4 v2仅作为可选特性。
更强的性能让外设扩展与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雷电5的带宽“量变”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外设性能的“质变”—在存储与计算加速、AI与协作增强、供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首先,在存储与计算加速方面,PCIe数据传输带宽翻倍至64Gb/s(PCIe 4.0 ×4),外置固态硬盘顺序读写速度突破6200MB/s和5300MB/s,1TB数据可在1分钟内完成传输。如果使用外置显卡(eGPU),其性能损耗从雷电4的约20%降至更低,尤其在高帧率游戏和渲染任务中表现有明显优化。
其次,AI与协作增强方面,高带宽支持外接AI加速器,实现本地化AI推理,减少对云服务的依赖,同时点对点组网(Thunderbolt Networking)速度翻倍,提升多设备协作效率。
最后,供电能力方面,雷电5支持PD 3.1协议,供电功率高达240W(雷电4仅100W),满足高性能笔记本反向充电需求。
更广的兼容性与认证
雷电5延续了多协议融合的基因,向下兼容雷电4/3、USB4/3.2/2.0以及DisplayPort 2.1,用户可沿用旧线缆降低成本。然而,其与USB4 v2存在两大本质差异:一是认证机制,雷电5强制要求设备通过英特尔全功能测试(包括带宽动态分配、DMA防护等),确保性能一致性;而USB4 v2认证宽松,厂商可选择性支持,导致实际性能参差不齐。二是独家功能,Thunderbolt Share软件支持PC间一键文件共享、屏幕同步,操作便捷性远超USB4需手动配置的局域网方案。
▲雷电5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雷电5的平台兼容性因控制器设计改变而增强,其采用独立芯片Barlow Ridge,脱离了对特定处理器的依赖。因此不仅支持英特尔平台,还可用于AMD、高通设备,甚至通过PCIe扩展卡兼容老旧主机,打破此前雷电4仅限高端笔记本的局限。
当前雷电5主要应用于高性能需求群体
目前搭载雷电5技术的产品在市场上还不多,且主要应用于高性能需求群体中,比如创作者使用8K视频编辑动辄百GB级素材的高速备份;游戏发烧友搭配外置显卡性能释放、打造便携SSD游戏库;工作站用户通过雷电5技术实现AI加速器扩展等。
尽管雷电5的成本高于雷电4(因独立芯片方案增加物料成本),但高端设备已逐步搭载,如华硕ProArt Z890主板、七彩虹X18 Max游戏本、苹果MacBook Pro及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不过随着配件生态扩展,后续搭载支持雷电5技术的产品价格将逐步下探。
对于雷电5的存储类产品,现在市面上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采用雷电5硬盘盒+官方内置的固态硬盘的整体解决方案,另外一种是购买雷电5硬盘盒,自己搭配第三方固态硬盘。前者由于通过官方验证,对于硬件的搭配能更好地发挥出雷电5的性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后者由于搭配的第三方固态硬盘品质不同,可能会出现性能损失,不过使用成本更低。接下来,我们将对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进行全面解析。
采用全金属外壳与英特尔JHL9480主控
F50硬盘盒作为奥睿科旗下的雷电5产品之一,它在设计方面非常硬派,其采用了全铝合金金属机身,而雷电5的高传输速度势必会让硬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它的全金属机身也能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同时,它的机身并非纯平面的,表面被设计成鳍片样式,这样又能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尽管机身采用的是全金属设计,但是它的边缘部分应用了CNC加工工艺,使其更加圆润没有硌手感。另外,该硬盘盒仅成年人手掌大小一般,具体尺寸为110mm×60mm×20mm,背包、裤兜都是它的容身之所,携带非常方便。
▲机身采用全铝合金金属外壳,仅手掌大小。
为了提升机身内部固态硬盘的导热效果,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还附带有一块导热硅胶,可贴在PCIe固态硬盘上,提升导热性能。在PCB背面,它还配备了冰肤水凝膜用于导热,能让PCB上的芯片热量更好地通过金属外壳传导出去。该硬盘盒机身仅配备了一个USB-C接口,接口旁边还有一颗LED指示灯,方便用户查看硬盘盒使用状态。指示灯在空闲时呈常亮状态,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呈闪烁状态。
▲配备的雷电接口,旁边是它的指示灯。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还配备一把螺丝刀、一颗固定固态硬盘的螺丝以及一根0.5m长的雷电5 C to C数据线。该硬盘盒不支持安装SATA固态硬盘,仅适用于2280规格的PCIe NVMe固态硬盘,它可以兼容Windows、Mac OS以及Linux三大操作系统(不支持手机等移动操作系统)。在安装时需要先将导热硅胶片的正反面透明薄膜撕下,然后将其贴在硬盘上(靠外侧)。然后再打开硬盘盒,将硬盘以30°方向插入卡槽后使用螺丝固定,最后装回盖板即可。
我们将硬盘盒拆卸后,可以看到硬盘盒内置的PCB背面搭载了一颗英特尔“JHL9480”的雷电5控制器芯片,代号“Barlow Ridge”,于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通过查阅该控制器官方资料,可以知道它集成了2个DP Sink接口和3个DP Source接口,支持x1/x2/x4通道配置及DSC 1.2压缩技术,可驱动多台高分辨率显示器或实现菊花链串联6台设备。
▲主控制器周边还板载了2颗华邦Flash闪存,单颗容量16MB。同时还配备了一颗来自英飞凌的接口控制器。
▲PCB板载的英特尔“JHL9480”的雷电5控制器芯片
在主控制器周边,还搭载了2颗来自华邦(Winbond)丝印型号为“25Q16JVNIQ”(W25Q16JV)的Flash闪存,单颗容量16MB,两颗共32MB。另外,它还配备了一颗来自英飞凌的接口控制器,型号为“CYPM1322-97BZXIT”。它支持USB-PD 3.2功能,同时可承载240W的高功率,并支持潮湿监测功能,工作温度在-40℃~85℃。
▲附件一览
我们这样测试
接下来我们对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进行详细测试。我选择的测试平台是具备相应接口的七彩虹将星X18 Max笔记本电脑,它搭载了2个雷电5接口,能充分发挥出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的数据传输性能。硬盘则是搭配了同样来自奥睿科的冰甲固态硬盘1TB,该硬盘采用M.2 PCIe 4.0接口,支持NVMe 2.0协议,理论读取速度可达7450MB/s,完全满足雷电5的数据传输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暂不兼容PCIe 5.0固态硬盘,比如我使用支持PCIe 5.0技术的英睿达T705 Pro搭配该硬盘盒使用时,电脑无法识别硬盘。另外,接入普通USB 3.0接口的电脑时也无法识别。
▲搭配的测试设备七彩虹将星X18 Max采用双雷电5接口
测试中,我们不仅采用了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这类基准软件测试该硬盘盒的基准性能,还通过实际的文件传输,以及《最终幻想14》考验了这款产品在游戏应用中的表现。
基准性能测试
传输速度突破6100MB/s
我们首先通过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以及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三款基准软件测试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的性能。
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搭配奥睿科冰甲1TB固态硬盘(PCIe 4.0,NVMe协议)时,在CrystalDiskMark默认1GB容量测试中拥有非常出色的表现—顺序读取速度高达6142.91MB/s,不仅超过标称的6000MB/s传输水平,更达到普通USB 3.2 Gen 2×2规格移动固态硬盘(约2000MB/s)的3倍以上性能。尽管与顶级PCIe 4.0固态硬盘仍存在性能差距,但其综合表现已达到主流PCIe 4.0产品的平均水平。作为移动存储设备,雷电5接口的应用明显拓展了外置存储的性能边界。具体测试中,该设备的顺序写入速度达2684MB/s,虽明显低于读取速度,但该数值仍属移动存储领域中上水平。
▲在CrystalDiskMark默认1GB容量测试中的顺序读取速度高达6142.91MB/s(实际应用因SSD或使用环境而异)
从数据上来看,可能很多读者有个疑问:这样的传输速度比雷电5标称的80Gb/s更低,更不要说在带宽增强模式下的120Gb/s,这是为什么?实际上,雷电5采用的USB-C接口通过4对TX/RX差分对实现数据传输。常规模式下,每对差分对支持20Gb/s双向全双工通信,总带宽达80Gb/s。当配置为3发1收模式时,可实现120Gb/s上行速度,但该模式主要应用于显示器等设备。
▲AS SSD BENCHMARK默认1GB评分2716
值得注意的是,120Gb/s带宽无法直接用于PCIe数据传输,比如硬盘盒就不会采用此模式。即便在常规80Gb/s模式下,实际数据传输速率仍受限于主控架构,需从总带宽中划出64Gb/s用于PCIe 4.0 x4通道,剩余带宽分配给其他协议。这种设计确保了设备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兼顾了多协议兼容性与硬件资源优化。此外,64Gb/s也是理论峰值,实际传输还受到主控性能、接口损耗等限制,因此实际传输速度会更低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面上的雷电5设备的传输速度大多在6000MB/s~7000MB/s之间。
在移动存储场景下,使用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搭配奥睿科冰甲1TB固态硬盘在处理ISO镜像、视频文件及压缩包等大容量单文件时,表现出优于USB4设备的读写效率。随着雷电5生态的逐步完善,我们后面也会在更多硬件平台上进行不断测试。就当前测试结果而言,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顺序读写性能方面已有不错的表现。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默认1GB评分10474.96
除了CrystalDiskMark测试外,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AS SSD Benchmark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也有出色的表现。相比普通移动固态硬盘,其性能表现更加突出。一般而言,市面上常见的USB 3.2 Gen 2×2移动固态硬盘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的评分通常在1000分左右,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测试得分在7000分左右。然而,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这两个测试软件中的评分分别达到了2716和10474.96。
实际文件传输测试
最高速度超过4800MB/s
对于移动固态硬盘而言,基准测试仅能提供产品性能的初步参考,无法全面反映其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表现。因此,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实际文件传输速度测试,以更准确地测试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的性能。
▲在传输总容量为32GB的视频文件夹时,其读取速度达到4854MB/s,传输时间仅7.1秒。
测试结果显示,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处理大容量文件时表现出色。例如,在传输一个容量为32GB的视频文件夹时,其读取速度达到4854MB/s,传输时间仅7.1秒。此外,在读取一个包含2931个文件、总容量为56.6GB的CS2游戏文件夹时,其读取速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达到3928MB/s,整个传输过程仅需不到16秒即可完成。
▲传输一个包含2931个文件、总容量为56.6GB的CS2游戏文件夹的速度达到3928MB/s,用时15.5秒。
摄影师作为对数据存储速度和稳定性有着极高要求的职业群体,自然也成了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之一。为了更贴近这一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我们对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传输大量照片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传输包含6108张照片的文件夹,总容量达到了21.2GB,读取速度达到1670MB/s,仅用时13.6s。
测试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包含6108张高质量照片的文件夹,总容量达到了21.2GB。这样的数据量对于任何一款移动硬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测试结果来看,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这项测试中表现出色,其读取速度达到了1670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了591.2MB/s。仅用时13.6s就完成了读取任务,而写入过程也仅需38.5s。可以想象,搭配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就能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写入超过6000张照片。这一速度远超普通移动固态硬盘。对于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照片的摄影师来说,这样的性能无疑能节省更多的时间。
应用与游戏测试
在实际的游戏启动测试环节,我们选择了《最终幻想14:黄金的遗产》《最终幻想14:晓月之终途》这两款游戏的Benchmark来模拟真实的游戏场景载入过程。测试结果显示,这两款游戏的载入时间分别为8.717s和9.746s。尽管这一时间相较于很多高性能PCIe 4.0固态硬盘的6~7s载入时间稍长,但对于那些需要在不同设备间频繁切换游戏体验的玩家来说,这样的等待时间仍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相较于重新安装游戏或等待漫长的云同步过程,使用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就能快速载入,无疑大幅提升了玩家的便利性。
▲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游戏《最终幻想14:晓月之终途》中的场景总载入时间为9.746s
▲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游戏《最终幻想14:黄金的遗产》中的场景总载入时间为8.717s
工作温度测试
我们测试了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长时间满载状态下的发热情况。为此,我们使用了专业的负载软件对其进行了读写操作,当大量数据在进行读写时会快速让固态硬盘和硬盘盒的主控芯片以及外壳升温,我们通过FLIR热成像仪探测其外壳温度。在室温约26℃的测试环境中,我们观察到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的外壳(PCB背面的部分)最高温度达到了49.3℃。主要发热点位于PCB上的主控芯片部分,而其他区域的温度大多在37℃左右。
▲热成像仪显示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高负载时的外壳(PCB背面的部分)最高温度达到了49.3℃(主控位置,环境温度26℃),其他区域在37℃左右。
在持续高速读写场景下,该硬盘盒的金属外壳会出现明显温升,特别是靠近固态硬盘及PCB主控区域的外壳部分,可明显感知到较高的温度。基于安全考量,建议在完成大文件传输等高负载操作后,间隔30秒再拿取设备,可有效避免接触表面过热现象。由此可见该硬盘盒的金属外壳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内部的主控芯片、固态硬盘等主要发热源进行导热,哪怕没有内置主动散热风扇,其被动散热效果也比较出色。
写在最后
基于前面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到雷电5技术在移动存储领域的应用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当前移动存储市场仍以USB 3.2 Gen1/Gen2设备为主流,USB 3.2 Gen2×2产品还比较少,而支持USB4/雷电4协议的高端设备普及率仍较低。在此背景下,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基准测试中实现了突破6000MB/s的传输速率,实际应用场景下对单个大容量文件及海量小文件均保持高效处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设备在专业创作与游戏加载场景中表现出低延迟特性,可稳定支持8K视频实时编辑、高分辨率图片处理等高负载工作应用场景,同时满足主流游戏快速载入需求。通过硬件架构优化,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在保持高性能输出的同时,有效平衡了散热与功耗控制,为移动存储设备拓展了专业级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后续通过不断优化,让奥睿科雷电5硬盘盒F50能够支持更强的PCIe 5.0固态硬盘以及能兼容普通USB设备,带给用户的体验感会更好。
耐克中国,请来NBA巨星詹姆斯“救市”?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丨《BUG》栏目周文猛 时隔6年,NBA现役得分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下称“詹姆斯”),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中国行”活动
推荐阅读
醉驾玛莎拉蒂者父亲


双宋3个月结束离婚


花间一梦
2025-09-05 12:06:08
553


双宋3个月结束离婚


周杰伦瓶盖挑战


月入2万教师失联


中国摘大运会首金


美国煤炭大亨遇难


戴53枚戒指手指变形


陈妍希为陈晓庆生

